专家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比培养更重要的是培育

教育动态2018-06-24李一老师

“我觉得真正的创新不仅仅是找到一个不同的办法去做同样的事情,而是要找到新的办法去解决新的问题。人文教育可以打造更好的企业家,尤其是比那些比较狭义的概念下培养出来的理科人才要好。”耶鲁大学的校长苏必德说。

以“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于日前在北京举行。在“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分会场,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盖睿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梅丽特?杰诺就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苏必德认为,人文教育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些有纪律性的规矩,然后激发人创新。“阿里巴巴的蔡崇信的本科是在耶鲁上的,他学的是法学。我问过他一个问题,在耶鲁读书时,哪个知识对他在阿里巴巴的成功,以及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公司的成功最重要。他说在耶鲁所上的课最重要的不是工程学、会计学,并不是法学上的知识,虽然这些都是有帮助的,而是爵士乐的课最有帮助,他上这个爵士乐的课程帮助他学会了怎么样创新思考,怎么样去即兴发挥,怎么样了解、认识环境。”苏必德说,高等教育的力量并不一定只是在于技术方面,并不是说学的技术不重要,但是人文教育也重在即兴发挥、创新、合成以及团队合作,对于个人的成功也是很重要的。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说,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要能够成为创新型人才,要具有最重要的三个要素,首先是专业的素养,第二个是要有原创的精神,第三要有求真的渴望,或者说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不满足感。“从这三个要素来看,一个人要天生具备是很困难的,专业的素养、原创的精神、求真的渴望,更主要的是要靠后天的教育、后天的培养。所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于养成一个人的这三大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朱崇实说。

朱崇实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首先,高校在教育理念上还没有真正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的最高目标。高校通常还把就业率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目标,并没有真正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的最高目标。第二,教育方法落后,老师讲学习记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第三,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第四,学校的教育经费、教学经费,特别是教学经费还不足,制约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探索、实践。第五,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的评价过于单一,影响制约了大学形成自己的特色。第六,大学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没有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最后,大学的选人机制过于落后,也使得学生被考试牵着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