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一个著名的“18圈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师生。学生名叫郭磊,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喜欢体育活动,平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每次改错态度很诚恳,但过后就是不改。郭磊喜欢跑步,一天,他照旧在田径场上跑圈,并对旁边的班主任彭佳兴说,自己已跑了10圈,还可以再跑。有备而来的彭佳兴趁机说,如果按读一年书跑一圈的话,10圈应该是读完高一,要上高二了。“下面我陪你跑,就这样按读书年限跑下去。”于是,师生俩在400米跑道的田径场上跑了起来,跑完两圈后,彭佳兴说,“高中读完了,还上不上大学?上专科还是上本科?”郭磊坚定地说上本科,接着又跑了4圈,这时郭磊已气喘吁吁。彭佳兴毕竟人已40岁了,连跑6圈后也已汗流浃背,但他还是问,“本科毕业了,还考不考研?”郭磊又坚定地点了点头。当跑到最后200米时,彭佳兴摔倒了,手掌擦破了,裤子摔破了一个洞,膝盖也渗出了血。此时,郭磊这个乐天派也落下了泪。但彭佳兴还坚持要两人并肩跑完最后200米,到终点了,师生俩相拥足足三分多钟。郭磊说:“彭老师,往后我要像今天跑步一样,坚持、再坚持,把学习搞上来。”后来,郭磊果真考上了本科。学校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很钦佩彭佳兴,都愿意学习这种被彭佳兴自己称为“笨”的教育方法。大家认为,这是对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发现学生闪光点后作出的最大努力,是大智若愚。
像彭佳兴一样,学校许多教师都有一双“火眼金睛”,都有“点石成金”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师刘贤明的班上,学生陈志雄并不出众,但刘贤明注意到,每天20分钟的音乐欣赏时间,陈志雄比任何人都投入,不仅摇头晃脑,还用手打出节拍,演课本剧也特别积极,总要争取角色,表演中还常有灵光闪现。
刘贤明开始主动与陈志雄聊这方面的话题,又与浏阳、长沙电视台和文化局等部门联系,找人对陈志雄进行专业辅导,陈志雄后来成为浏阳市唯一一个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
“要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必须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有实践和展示的机会。”学校党委书记朱玉喜强调。为此,学校组建了29个读书、科技、体育、文艺、社会实践等类型的社团和协会,每个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三个参加。不管学习任务有多重,每天一小时,每周两至三次社团和协会活动是雷打不动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刘根盛在班上实行“虚拟军衔晋级制”。从少尉、中尉到上尉,从少校、中校、上校到大校,从少将、中将到上将,一步一个台阶,对学生纪律常规、学习作业、考试、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科技创作,尤其是对班级、学校、社会的贡献等进行考核,实行积分登记,满一定积分就予晋级,学生晋级后可以得到证书和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