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说,过去欧洲国家普遍认为二战的起始时间是1939年,因为那是欧洲爆发战争的时间。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欧洲学者发现,原来早在1937年中国就发生了“卢沟桥事变”,那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首个战场。中国是这场战争的第一个受害国,贡献也巨大。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认为,过去中国学术界也是以1939年9月作为二战的起点,但是通过近年的研究,中国学者把抗日战争和欧洲战场连起来考察的时候,就会觉得中国的抗战实际上开辟了二战的亚洲主战场。
她分析说,现在中国学者倾向于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看作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到1937年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形成了二战的东方主战场。1939年希特勒发动了对波兰的战争,战争扩大,欧洲战场形成,1941年6月苏德战场形成,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场形成。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认为,如果不是中国军队把日本军队拖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则有可能向东南亚、印度、中东转移,与德国军队形成合流,那世界更没有办法处理,中国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所开辟的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相互起到了战略平衡的作用。
“历史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与未来。日本在侵略问题上,为其施下的暴行欠亚洲、中国一个‘真诚’的道歉。”日本岛根大学名誉教授广岛清志在大会上说。
未来世界,中国将重返重要舞台
国际史学大会选择中国,有其必然的逻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崛起、国力的提升以及学术话语权的提高,这是一个重要前提。
张海鹏说:“这次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申办成功,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同时,据我从2003年开始与国际历史学会主席和秘书长的联系中得知,他们主张国际历史学会和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国际化,希望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走出欧洲,今后能够在每个洲轮流主办,中国抓住了这一机遇。”
据初步统计,在一周会议期间,中国学者主持的主会场和分会场共有16场,作为评论人、论文作者的中国历史学者近80人,涉及中国历史问题的论文近百篇。可以说,这次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了聚焦中国历史和历史学的先河,也预示着中国在未来世界中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