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炒股的利弊 大学生炒股该不该鼓励(2)

教育动态2018-08-01王新老师

世界这么大,诱惑实在多。应该看到,入市炒股的学生虽然并非主流,但现在的确有些学生没有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上。对此,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使其保持清醒。(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

拿炒股当理财教育太天真

■朱四倍

“20个男生,15个炒股都赚了钱”,这种话本身说服力极其有限,不仅在于样本的局限性,更在于描述的模糊性,表达指向的假想性。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学习资金主要靠家庭供给,能自身拥有生存资金的学生属于少数,对自身风险认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缺少理性评估,用极端例子来渲染大学生炒股的“传奇”个例,不是无知,就是在故意引诱大学生冲动对待股市。

“白日看大盘,夜间梦牛市”能成为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吗?大学宝贵的青春年华能耽误得起吗?弄不好的话,为青春埋单的是个体,为“神话破灭”的债务埋单的则是家长,这难道是理性的吗?一句话,无固定收入来源,缺抗风险能力的大学生,能抗得住炒股失败的后果吗?

大学生炒股不是理财教育而是天真。把理财当作是买股票,把理财当作是一夜暴富的大学生太天真,更是财富观缺失的表现。理财是为了实现人们在人生各阶段上的生活目标,以管钱为中心,通过攒钱、生钱、护钱等环节,管理好现在以及将来的现金流,让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稳步、持续增值。在科学的理财意识指引下,才能未雨绸缪,权衡风险与收益,片面地夸大和热捧“20个男生,15个炒股都赚了钱”,实际上就是只看到了高收益而忽视了投资风险,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被风险吞噬。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财富观和理财观,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理财能力是衡量个人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是现代社会个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20个男生,15个炒股都赚了钱”,大学生切不可盲目冲动,不能群起效仿。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把理财观简化到“买股票”的地步,也要分清大学阶段学业和理财的主次关系,沉迷于“股票”外表下的理财,就可能埋下了学业失败的隐忧。

股市水很深,大学生切莫太天真!(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炒股是适应社会表现

■堂吉伟德

大学生炒股真的“不合时宜”?笔者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一是大学生炒股并不受身份的束缚,或者说,大学生与炒股就天然应当绝缘。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拥有自己的决定权和判断权,其一切法定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大学生炒股,如果没有损害他人权益,自然不应受限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