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龙芯还在研发类似于Intel Xeon Phi和IBM PowerPC A2的大规模众核计算芯片,在一颗芯片上集成数十个计算核心,在不高的功耗限制内获得较高的计算性能。但是目前这一项目以研究为主,短期内不会实用化。
2016年,龙芯项目组成员数大约在300-400人,在业界算中等水平(Intel一个微架构研发组大约100-200人)。
总之,2016年龙芯处理器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是现实很残酷,未来很有希望。若GS464E按期推出且性能指标达到目标,则龙芯将一举翻身,跻身全球CPU研发企业前沿之列,且获得大量市场机会。若GS464E最终失败,龙芯则可能从此沉寂。但从近两年项目组低调的多的行事作风来看,这次新微架构的研发他们应该是有很大把握会成功,之后才向外界透露相关信息。一旦新架构按计划推出,借着国家推动国产CPU应用的东风,龙芯会迎来一次难得的高速发展机会。
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问,我会在我掌握的信息范围内尽量解答。
龙芯介绍:
龙芯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CPU,采用简单指令集,类似于MIPS指令集。龙芯1号的频率为266MHz,最早在2002年开始使用。龙芯2号的频率最高为1GHz。龙芯3A是首款国产商用4核处理器,其工作频率为900MHz~1GHz。龙芯3A的峰值计算能力达到16GFLOPS。龙芯3B是首款国产商用8核处理器,主频达到1GHz,支持向量运算加速,峰值计算能力达到128GFLOPS,具有很高的性能功耗比。
2001年5月,在中科院计算所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下,龙芯课题组正式成立。2002年8月10日,首片龙芯1号芯片X1A50流片成功.龙芯最初的英文名字是Godson,后来正式注册的英文名为Longstanding。
龙芯CPU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龙芯课题组研制.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授权的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研发,前期批量样品由台湾台积电生产。
尽管今天的龙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目前主流CPU相比性能上还有不少差距,还不能与Intel和AMD的CPU在PC市场上竞争,但坦率讲,今天龙芯的境遇已经比当年的联想汉卡好多了。回想当年的联想汉卡是由做大型机出身的毫无产业经验的科研人员一块一块的手工焊接而成、又一块一块的人工检测。据说1986年,联想第一线销售人员每天接到的投诉电话和定货电话几乎一样多----每卖出100块汉卡,就有30块出问题;而今天的龙芯不仅获得了中科院重大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和国家863计划的支持,通过了严格的成果鉴定、基准程序测试和产品测试,可进入商品化生产;还得到了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已在江苏省常熟市建立了产业化基地。关于MIPS结构授权与龙芯自主性等问题(From采访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
得到授权非自主创新?
答:这个问题要看大家对结构或架构两个字的理解。计算机架构的发展经历的不同的阶段,在六、七十年代,指令系统就是架构,因为那时候晶体管资源比较有限,所有的实现都是按照最简单的来。指令系统对结构是有影响的,例如,如果指令系统中有乘法指令,结构上就要实现乘法指令。而现在,计算机架构已经远远超出了指令系统的范围。
在计算机中,指令系统就是一种语言,就像我们用的汉语和英语一样。比如说我们要写一本小说,用中文写还是用英文写对小说肯定是有很大影响的,但关键是小说的内容本身。指令系统也一样,就是计算机中软件和硬件之间的一种语言。为什么要采用MIPS指令系统而不是自己定义一个新的指令系统呢?例如六十六和66表示的是相同的意思,但前者只有懂中文的人才明白,后者全世界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