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特种部队有多少,解放军最精锐特种部队(7)

今日新闻2018-10-28三水老师


他们着眼特战队员在执行特战任务时大都使用高科技随行工具和特种武器装备的特点,探索衣食住行保障向高科技转换方法,适应执行任务快节奏需要。如今,昔日背的干粮改成了携带高集成、高热量、高蛋白的高能食品;过去的埋锅造饭变成了使用快速多能加热杯加热、烧汤;以往靠挖猫 耳洞睡觉变成了睡轻便保暖睡袋。他们还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在穿鞋戴帽、恢复体能、防卫防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为适应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陆路、铁路、水路、航空多种交通工具交叉使用,吃、喝、拉、撒、睡居无定所的特点,他们还拓展社会化保障渠道;围绕立体交通保障需要,与战区内的地方陆、海、空交通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他们把一些训练内容搬到火车上、轮船上、飞机上进行;沈阳军区特种大队围绕在丛林、高山、街巷等各种复杂环境下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演练吃、住、行等后勤保障,对特种部队的后勤特起来进行了有益探索。
该特种大队针对开展机降、伞降、潜水等课目训练,需要动用飞机、舰船等自身难以解决的难题,积极争取军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主动与空军某运输团、某直升机大 队、某海军试验基地展开协作训练,打破了制约战斗力提高的瓶颈。在一次演练中,他们首次同时采取海、空、铁、路四种输送方式组织部队进行远程立体机动,取得成功。
这个特种大队在进行伞降训练时,空军某飞行团请示上级改变训练计划,使大队伞降实跳训练按正常计划进行,并成功探索出渗透侦察、引导打击等战法。空军某运输团倾心尽力保障飞行,严格按协同作战要求制定训练计划,主动为特种大队训练创造条件。潜水训练时,海军某基地主动提供场地,派出专家和技术骨干到现场指导。在协作训练中,该特种大队主动担当磨刀石,帮助兄弟单位尝试一些反特种作战的新课目,使双方都受益匪浅。
协作训练使这个大队如虎添翼,至今这个大队已进行伞降、机降训练5000人次,潜水训练1000人次,结合特种部队未来担任的作战任务,进行10次大规模的综合演练,陆海空三栖作战能力大增,探索出立体破袭、特种救援、夜间复杂地形武装跳伞、水下渗透等60多种新战法,其中有的战法还填补了我军的空白。
6、中国飞龙---南京军区飞龙特种大队
1992年岁尾,中国的东南某地,一支担负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诞生了。这就是南京军区飞龙特种大队。
1993年10月,安徽王界某山区。深夜,幽深的山坳灯火通明。身着戎装的参谋干事奔波穿梭,文电情报往来不断。这里是我军最大的合同战术训练中心。一场由南京军区组织的师规模实兵检验性对抗演习正在这里紧张地进行。此时,红军蓝军均已完成兵力调集。红军是战争年代功勋卓著的甲种师,对手是我军第一支正规的蓝军模拟部队。然而,对抗的焦点却在红军蓝军之外。一支人数不多、装备精良的小分队成为对抗双方以及演习总导演三方关注的中心。
任务是在演习开始前一天傍晚下达的。当时,各项演习预案已经制订完备,只等着一声令下战斗打响了,负责导调演习的一位军区首长突然提出,总部和军区领导要在指挥部通过战场电视系统观看到60公里外的空降反空降对抗的实况。
这支小分队被指令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躲过红蓝双方的警戒和搜捕,设置这一系统。配属给小分队的战场电视系统理论传输距离刚好60公里。而且对抗的地点也要小分队自己从星罗棋布的演习场所中侦察发现。时间只有短短一夜,这是一场勇敢加智慧的游戏。没有一分钟的犹豫,小分队携带装具连夜出征。天公也来与他们作对,绵绵细雨浸透了幽谷山林。在生疏的地形中,小分队官兵踏着泥泞的山路、穿梭在群山峻岭之间。他们绕过红蓝双方的警戒线,与双方的反侦察小组巧妙周旋,终于发现了预定演习场,他们隐蔽潜上一个个可以架设机位、距离适宜、隐蔽性好的制高点,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指挥部的触角布设到红蓝两军的眼皮底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