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有户口也没法转正
看着同科室的姐妹纷纷跳槽,小雪一直在走与不走之间纠结:“想走,但是觉得走了挺不甘心的,毕竟干了这么多年了,要是到了别的医院,工龄要重新算的。我在这已经8年了,再有两年我休工龄假就能休十天了,如果我去了别的地方就要重新开始算起,工资也要从最低拿起。”而且,做了8年合同护士,按照医院的规定以后就不用每年签合同,可以签长久合同了,这意味着小雪可以在这个医院一直干到退休,如果她愿意的话。
然而,一个老护士在临床能超负荷运转多久呢?体力能否支撑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呢?小雪的期望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以后可以升任护士长,然而在她的同事看来,这个梦想是不切实际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护士长是合同工,最长的合同护士已经来了10年,依然在临床干最累的活。”小丁说,她对未来看得比较悲观,“我们出路不多,虽然我们也可以考职称,但是高一个职称级别高200元工资,还要看医院聘不聘,没什么意义。也许,唯一的希望是转正,但这是不可能的。”小丁是医院为数不多的北京户口的合同护士,“北京的也没用,因为根本没有护士的编制,已经很多年没进正式护士了,据说医院的编制也非常紧俏金贵,只能都给医生了。”
对于小雪这样的外地女孩来说,前路更加艰难:“几年下来,身边的姐妹不知走了多少,回老家成亲,换份轻闲的工作,相夫教子,算是好的归宿。”
根源医院压缩成本
早在2009年,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杉就提出了关于“临时护士”的提案。她提出,北京的医院中有很多“临时护士”,她们平时和医院的正式护士从事着同样的劳动。但由于她们没有北京户口,只能签订临时的劳务合同,福利待遇和正式护士有较大差距,也不能参加工会。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解决临时护士与正式护士之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去年,由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牵头的《关于加强北京市护士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分析了合同护士大量存在的原因:“由于护理服务价格很低,很多医院认为护士不挣钱,护士数量越多医院越赔本,压缩护士人力数量成为医院降低成本的普遍手段。由于护士编制多年不增,但对护士需求却逐年增加,再加上对护士成本的控制,医院主要依靠增加合同聘用和人事派遣护士数量来扩大护士队伍。”
据吴明介绍,目前医院中40%至50%的护士是合同制或人事派遣制等非编制内护士,在实际中存在着编制内护士与非编制内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在收入、住房公积金、部分保险等方面,正式编制护士优于合同制护士;合同护士参与管理及晋升的机会要明显少于在编护士。他呼吁“政府应适当增加各类医院的护士编制数,提高正式编制护士的比例。”他认为,如果不尽快扭转当前的局面,恐怕护士数量短缺还将加剧,护理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医患关系也甚至会加剧恶化。而这势必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