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发言稿精选3篇(3)

发言稿2018-07-06王华老师

要深化角色课堂研究,不能停留在所谓“角色表演”、“角色朗读”的表面化,要作为一种世界观、方法论。要充分发挥人的固有的浪漫情怀,并使之定位于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运用上来。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的平台。要达到这样一个愿景:角色遍地开,一切皆角色。在“角色课堂”中,教师要敢于舍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开拓学生的想像空间,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快乐地学习,最终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角色不仅仅应用于课堂,还可以有角色作文、角色演讲、角色班会、角色法庭……角色教育是角色思想的着陆点,角色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通过让孩子们扮演(或实践)某种社会角色,模拟(或真实)履行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让孩子们在扮演这些社会角色中,学会如何生活,如何交往,如何生存,如何创造。

学生在担任一个职业角色的过程中,就会把那个角色的个性特征学习过来,尽量模仿其性格、气质,并有所创新。由于人的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在不断的角色定位过程中,他能够找到最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那种角色作为理想目标,并不断努力,塑造、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

社会实践做为角色教育的大舞台,能使中小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密切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若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地运用社会力量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心理上看,青少年好奇好新,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便于因势利导。从教育学的意义上说,实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应让学生从小具有现代化建设中的“角色期望”,了解社会中的“角色规范”,为形成未来公民的现代道德素质与良好的行为规范打下基础。

人总要在角色中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角色教育的启示在于:让学生进入或充任一定角色,符合积极发展自主道德的现代教育原则,角色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体现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自主教育的有效方式。

开展角色课堂的实践研究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具体操作层面只是刚刚迈出了一小步,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亟待解决,渴望得到专家的指点和教育界同仁的帮助:

1、在形象思维较突出的文科开展角色学习,学生和教师均感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在理性思维较明显的理科开展角色学习,师生均有畏难情绪,不好操作,不易把握,步履维艰,此问题如何解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