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仁爱友善:
一部《论语》中出现105次“仁”字,孔子十分强调“仁”,这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独自一个人不会出现矛盾,两个以上的人就存在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怎样处理?就用“仁”来处理。“仁”最起码的主张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愿干的事,不让别人干。1789年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中的“黄金规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一个层次“仁”是一种积极的、奋发的精神。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个人应该“仁以为己任”,主动入世治世。再高一个层次可提到世界观上来说。一事当前:一是“仁”,一是自己的利益,包括自己的生命,需要二者择一时,志士仁人,可以“杀身成仁”,而不是“舍生害仁”,谭嗣同为维新英勇就义前写“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夏明翰临死前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就是这样。“仁”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这么重要的事,是可望不可即吗?不是。“吾欲仁,斯仁至矣”,“仁”就在我身边。一个人对上、君、师、父、上级要忠、孝、恭、敬是仁;对中、兄弟、朋友、同学、同事要信、义、敦、睦是仁;对下、子女、学生、下级要宽、厚、慈、惠也是仁。总之,仁是调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你对别人仁爱友善,别人对你也仁爱友善。大家都仁爱友善,人人便能享仁爱、和谐之福。
6.正直信实:
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生就要正直。正直就是反对虚妄,说实话、办实事。孔子说“政者,正也”。当政的人要持正道,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不要只为少数人服务。一个当权者要“其身正”便“不令而行”,如果“其身不正”,再怎样下命令,人家也不会听你的。
《中庸》中多次论及“诚”字,“诚,天之道也”,“人之道也”。诚是宇宙中的规律,人也本着这个规律。诚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诚则明,明则正,正则廉,廉则刚,刚则威。从诚出发,显示各种道德,诚用信来表现出来,孔子多次要人“主忠信”。要人实实在在,说到做到。进行经济活动的人,更要诚信。信誉第一,质量第
一,摆正义和利的关系。义是对国家、民族、广大人民有益的事,利是对自己或小范围内有益的事。义与利并不矛盾,义利结合,但义主利辅。应重大义,轻小利。因为大义中有大利,大义中也有小利。
春秋时期有个弦高犒师的故事,他虽然自己丢了十二头牛,但却救了国家。国家得救,自己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