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医改有五大任务14项变革
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0月14日发布了《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围绕医疗服务体系、人事薪酬制度、补偿机制、监督治理体制和信息化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实施五大医改任务,并预计在5至8年内实现所有改革方案全部落地,变革的地方共有14项。
任务1:患者金字塔形就诊
【现状】目前,本市分级诊疗体系不够健全,患者无序就医,大医院各种疾病通吃,门诊人满为患;而政府大量投资建设的城市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又吃不饱,资源闲置。
1、常见病慢性病社区解决
我们要按服务功能定位来划分分级诊疗体系,即建立‘金字塔’形的就诊模式。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解释,金字塔的顶层即塔尖部分由国家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组成,主要承担医学科研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其功能定位是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而不是跟小医院抢普通病人。
中层由区域医疗中心构成,主要承担区域内急难重症治疗任务,小病、常见病、慢性病不应该在这儿看;金字塔的底座,则由网络化、广泛分布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私人诊所等组成,坚持防治结合,做广大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主要承担常见病、慢性病、重症康复和疾病防控、健康促进等功能。
这意味着,大医院将调整诊疗结构,大幅度压缩普通门诊,通过医生和患者一起往下走,来实现金字塔形的就诊模式。
2、小病在大医院报销比例低
财政、医保、价格、人才、药物等各项政策措施均要围绕分级医疗这项改革目标联合发力。
韩晓芳透露,从财政方面讲,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再盲目追求高大上,政府财政今后不会再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购买大型设备;同样的,也不会支持大医院再扩建门诊楼。在医保方面,必须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配套实施医保制度,也就是说,今后患者看小病、慢性病都应在社区,如果非去大医院,报销比例会低,且档次和差距会越拉越大。在人才政策上,基层一定要有好医生,要加强基层的人才流动。
此外,基层药物目录也会相应调整,很多常用药必须进社区。医院的药物配备应按功能定位来确定,其功能需要什么药就配什么药,而不是按规模大小来确定药物。韩晓芳说。
3、二级医院可转型康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