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被列为基础课,谨防“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教育动态2018-06-14才子老师

据悉,今年秋季开学后,成都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上,将出现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科学。根据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并要求执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将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延伸到小学一年级。

看到“小学一年级”、“科学”等字眼,笔者不由得想起早前引起网络热议的一则报道“小学暑假作业难倒天文学家”。“从现在开始,请你每晚7点至9点之间观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状画下来,坚持28天。”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本是一道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科学练习,经上海某天文学家科学诠释(根据天文规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时间都会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每个月约一半时间,月亮要到在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孩子不可能连续28天晚上,都能在7点至9点之间找到月亮的踪影。)后,却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观察和记录”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道题目小学生真的不能完成吗?一个小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怎么就难倒了天文学家了呢?反思其中,不难发现,难倒天文学家的并不是作业题本身,而是成人世界的格式化思维。看到记录月亮形状,成人首先想到的恐怕是阴晴圆缺规律。而这道题目本身和这一规律并无太多关系,如果某天观察不到月亮,实事求是地记下“观察不到”,不就是很好的答案吗?

由此可见,“小学生作业难倒天文学家”,其实是成人格式化思维产生的伪命题。可怕的成人思维,完美地把大家带进了科学陷阱,把目光聚焦在科学规律上,这显然偏离了孩子的成长规律。

可悲的是,这一观点竟然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一时间网上对命题者的挞伐俯拾皆是,甚至连出版社都表示,将吸取这次教训,今后出题时,碰到和科学相关的内容,多向业内专家求证。

科学包罗万象,小学科学课的内容也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是跳出应试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鉴于“小学作业难倒天文学家”的教训,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也应从根本上跳出成人思维,务必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