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清华,更应向甘肃考生魏祥致敬

教育动态2018-12-30李天扬老师

一封特殊的求援信和一封有温度的回信,让来自“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高三考生魏祥和清华大学成为网红。公众纷纷为清华大学的人性关怀点赞,并强烈呼吁“残疾生带母上清华”别止于特事特办。(6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关爱残疾考生,是大学办学的应有之义。惜乎诸多因素限制,释放制度的暖意还未成常态,相信有朝一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类似的故事不再会成为“新”闻。

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到媒体对魏祥的采访,深深觉得魏祥的成长经历更值得深入探究。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加之幼年失怙,由妈妈一人撑起家庭,并且从小学到高中,12年风雨不改始终背他上学,最终考出高分佳绩,圆了大学梦……如此“不一般”的人生,真的很难想象个中艰辛,惟有以“奇迹”形容之。而透过“奇迹”,则可以窥知助力其人生成长的三种爱。

首先是坚毅的母爱。既要在医院里当护士,又要独自照顾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怎一个“坚强”了得!“钢铁般坚强的妈妈,擦干了眼泪,一如既往,风雨无阻背我上学……12年的妈妈不仅仅是一名医院上班的护士,更是一位残疾少年求学路上的陪读者,守护神;12年的妈妈身教残儿志不残,历尽沧桑终不悔……”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但能坚毅刚强到如此地步,又有几人哉?

其次是社会关爱。诚如魏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自己之所以能一路走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各种关爱。而开启新“爱心接力”的清华大学,则是对社会关爱的最好诠释。

再就是个体的自爱。“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外界再多的关爱,最终离不开个体的自强自爱。对于魏祥,最令人为之动容的并不是他能考上清华,而是憨厚阳光的笑容。由于大多数残疾人的成长历程中备尝艰辛,心灵深处难免刻划上道道沟痕,能够做到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已经实属不易,笑容更是难得。即便笑起来,也往往会带有些许苦涩、沧桑意味,可这个19岁的小伙子,在阅尽人生甘苦之后依然能有这般发自内心、“没心没肺”的笑,实属罕见,人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坚强、乐观、纯真、大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