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经不起专利侵权的折腾

教育动态2018-12-22王华老师

日前,一大学生创业公司的专利维权案,登上了2016年武汉市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榜。这家被侵权的公司拥有一项由武汉一名学生在2012年研发出的核心技术。但武汉某环保公司却模仿该专利技术,制造了产品销售。后来,被侵权的公司以涉嫌侵犯其专利权为由,向当地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申请立案,最终,仅获得侵权企业一次性赔偿金2.8万元。(6月21日澎湃新闻)

据了解,侵权企业一共销售了6套设备,每套市场售价4万元。相比侵权企业的侵权所得,经过一番周折才获取2.8万元赔偿的被侵权企业显得颇为无奈和心酸。眼下,侵权企业的违法成本过小,不仅无法弥补初步创业的被侵权公司,而且难以对这种行为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

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一直不缺产品发明,祖宗先贤的四大发明就是例证。但中国自古以来对发明者权利的保护,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建国后,我国的专利制度主要依赖和借鉴西方国家的专利制度来设计,后又因政治动乱一度废止。直至今天,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知识产权法和专利法,但在专利制度对专利权利保护力度的设计上,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国内尊重创新发明的专利意识欠缺的局面一时还未有力扭转。

更让人心疼的是,大学生的创业面临困难多,经不起肆无忌惮的侵权折腾。大学生创业多为知识性创业,知识导向性很强,但其创业可以凭借的势力,也仅仅是一腔热血和自己过强够专的技术本领,这和国内大集团依靠研发团队,自恃资金雄厚的创业创新条件,不可同日而语。再者,大学生的发明创新,也都集中在一些新兴领域,没有大量资本的运作和铺垫,往往只能开办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中的“雏鸟”在市场之林中还略显孱弱,经不起风吹雨打,这也为这些坐拥国家法定专利权的大学生,必定要走一条充满坎坷、举步维艰的维权之路,最终被迫无奈地妥协埋下伏笔。

大学生创业专利维权过程中遭遇成本高、周期长、举证难、赔偿低的瓶颈,使那些明目张胆的侵权者更为无所忌惮,变本加厉。所谓的惩罚对侵权企业构不成“性命威胁”,不足以令其心惊肉跳,这种打击维权的行动也只是星星之火,无法形成燎原效应,从而对侵权行为实现彻底约束。这起被侵权的案例提醒我们,法律需要在细节设计上给予侵权行为更为严厉的打击与制裁,还知识创造与发明创新以尊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