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条例草案出台志愿服务监管存盲区盼规范

规章制度2018-06-22李天扬老师

房产志愿者、兼职志愿者、演唱会志愿者……当“志愿者”成为一个日渐平凡的褒义词,却也悄然沦为了被部分商家利用的名号。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志愿者”的称呼频频被滥用,乱象丛生。对此,律师提醒,商家实为用“志愿者”名义规避法律责任。而在监管方面,目前仍然处于监管主体权责不清晰,行业规范缺具体措施的盲区。近期,《志愿服务条例(草案送审稿)》刚出台,公开征求意见。有专家建议,在条例中加大规范性条款的比例,并明确有关部门的执法权。

乱象1:房产志愿者

“志愿者”推销房产“正规军”怒斥名誉被侵犯

“现在连房产中介都有志愿者啦!”在很多热爱志愿者的小伙伴中,最近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就是身穿红马甲的房屋志愿者。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太平洋房屋志愿者”,会查到这家公司近期频频发起各种公益活动。据有关网络报道,这些红马甲的志愿者大多是来自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他们有的会拿着清洁工具,一丝不苟地打扫社区,有的会为挂牌卖房的业主义务打扫卫生,还有的会为自己的客户义务代领一些快递,文中频频出现“优质服务暖人心”的字样。

不过,在记者的实际采访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却和网络中的正面宣传截然相反。在位于丹巴路金沙江路附近的街道上,记者看到两名穿着太平洋房屋红马甲的“志愿者”站在路边,然而他们既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打扫卫生,也没有帮路过的老奶奶提重物,而是四处寻觅,瞄准合适的就上前推销其手中的房产资料,身旁还竖着一块小白板作为辅助介绍。

“穿着志愿者的服装在卖房子,这不是侮辱我们志愿者的名声吗?”小徐是个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他也看到了该房产公司中介的“志愿者行为”,发了一连串气愤的表情到朋友圈,结果引来一片评论,“很多同学都反映说,在其他场合也看到过这些太平洋房屋公司里装扮成志愿者的中介,我感觉他们已经侵犯了我们志愿者的名誉。”

乱象2:兼职志愿者

和兼职混为一谈展览上发试吃品也算“志愿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