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有效性偏低成因探析(3)

作文评语2018-12-03李天扬老师

  文章立意的高远、选材的精当、表达的顺畅等其实都是与写作者的学识修养、生活修养、审美修养等因素息息相关的,文章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写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说的文如其人、要作文先做人、要作好文先做好人、风格出自人格等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想切实解决文中存在的问题,要真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来,还得要从解决学生这个写作主体存在的问题入手。如果仅从文章中去探究原因,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就会有舍本逐末之味,而且该文……、本文……的表达方式也会拉大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加深隔阂,使预期的评语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教师一支笔

  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学生文章的惟一读者和评判者,这也会带来一些弊端:一是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在阅历、情感、心理等方面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势必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客观评价;二是读者和评判者的单一、固定,评价标准和参照体系的绝对外化,必然会使写作主体慢慢丧失审视自己文章的内在尺度和好恶判断标准。教师一支笔的霸权式评价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妨害学生主动写作的热情,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水平。

(四)作文评语有效性要素的欠缺

1、信息要素的欠缺

  作文评语的信息要素指的是评语中那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思想情感起积极影响的相关内容。

  教师的作文评语是写给学生他看的,目的是要促进他的写作活动,与他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即便是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也会对之产生不同的看法、情感。于是,在他们的文章中,各种事物就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学生的文章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所以,教师在写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必须含有尽可能多的针对文章自身特点、学生写作实际的信息容量;否则,该评语就是无效的,教师的该次评语写作活动也会显得劳苦而无功。

2、感情要素的欠缺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学生写文章是一项精神活动,它同样需要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认同和尊重。学生的文章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是必然的,但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目光停留在那些问题与不足上,有时甚至还老揪着不放的话,即便教师的初衷是善良的,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这种揪错作文评语失去阅读兴趣,并觉得自己是写不了文章的。所以,教师应本着长者的慈爱与朋友的真诚,在作文评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心理动向、精神困惑的关切,并流露出对学生的鼓励是真诚而有期待的。若仅为了增加感情要素而一味地赞赏,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慢慢地,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也会表现出不以为意的态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