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明确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保障贫困县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就此次试点的政策目标以及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等情况,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机制,赋予贫困县更多自主权
胡静林介绍,近年来,中央财政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投入,逐步构建了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初步统计,2015年中央财政用于支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农业生产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社会事业等综合扶贫投入近5000亿元。仅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财政2016年安排补助地方资金规模达到660.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地方财政也较大幅度增加了扶贫投入。可以说,在财力上脱贫攻坚的资金是有保障的。
在扶贫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贫困地区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仍面临不少问题。比如,上下权责不匹配,贫困县没有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自主权;“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项目和资金安排使用“碎片化”,制约了精准扶贫措施的落地。
“此次试点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地赋予贫困县资金使用自主权,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胡静林表示,通过加大统筹整合力度,支持贫困县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用于解决突出问题,强化薄弱环节。
2016年,在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各省区市可优先选择领导班子强、工作基础好、脱贫攻坚任务重的贫困县开展试点。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已经有超过1/3的贫困县纳入了试点,明年将推广到全部贫困县。
统筹整合拆掉“隔栏”,中央层面20大项涉农资金可用于扶贫
近年来,财政部门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些地方通过整合不同渠道和项目的资金,形成一定的合力,实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效果。但这种整合仍以“拼盘式”为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涉农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
“此次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一个重大突破是拆掉了资金项目的‘隔栏’,将各路资金汇集到一个池子里,由县里统一安排使用。”胡静林解释说,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渠道不变,充分授权”,即中央和省、市级有关部门仍按照原渠道下达财政涉农资金,但属于整合范围的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则完全下放到贫困县。也就是说,这些资金项目下达到县里后,资金可以捆绑使用,怎么安排全由县里“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