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率,谁决定
—要提高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就要在工作期间坚持长缴费、多缴费、以实际工资为基数缴费
参保者都想退休后的养老金高一些。哪些因素会影响替代率高低呢?
“以前的公司给我按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交了5年养老保险,和我的实际工资差出三四倍。这肯定会对以后的养老金水平有影响,但我去社保经办机构咨询过,他们也说不清影响到底有多大。”北京居民陈莉说。
据了解,就个人而言,其养老金实际替代率除与制度设计相关外,主要受本人参保缴费年限、缴费工资以及退休年龄影响。
如果其参保缴费年限达不到制度设计的目标替代率所要求的年限(35年),则其替代率低于目标替代率。
“有些人觉得制度设计的59.2%的替代率遥不可及,甚至说不可能达到,其实是对替代率有误解。”人社部社保所副所长汪泽英表示。
他说,误解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离开缴费年限、缴费工资等基础条件,单纯地讨论制度设计中的目标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是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制度整体设计中既要考虑待遇水平适度,还要考虑制度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一些人认为,只要参保缴费15年后,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并且要求替代率达到60%。实际上,要提高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就要在工作期间坚持长缴费、多缴费。”
另一种误解是讨论全部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时,有些机构仅仅以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衡量,这种算法不尽合理,计算出的养老金替代率会大大降低。“以2013年为例,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1474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2706元,前者比后者高57.4%。再加上新增退休人员中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即使自1997年(全国开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年份)开始参保,至2016年退休时缴费年限也只有17年,使平均参保缴费年限低于35年,这样算出来的人均养老金占上年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替代率就不足50%,显得低了不少。”
合适的替代率是多少
—研究认为,退休后有退休前工资收入的60%可以保证生活水准不降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目标替代率偏低,达不到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建议您给自己买一份养老保险,我国社会保险替代率低,无法保证退休生活”……来自一些研究机构、保险公司的数据和论断,让许多参保者心里发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