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分析指出,横向上也是两头热、中间冷。横向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这三大方面的改革都迫使事业单位必须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近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把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之所以不能转变到位,归结于政府职能没有转变到位。
此外,从计划经济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让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而事业单位依存于计划经济,当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依存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其生存的空间和活力就受到极大冲击,也迫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
再者,目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也正在进行全面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标志着公共服务,公共产品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也促成了事业单位必要进行改革。
由此来看,经济社会的各种改革对事业单位改革都形成了一个合围趋势。毫无疑问,而事业单位改革肯定会产生震动,但是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领导,是绝对不会允许因事业单位改革而引发不稳定。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有天然的利益关系,如果事业单位要改革,原有的利益格局就要打破。所以,事业单位改革前景不容乐观。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内因是决定性因素。事业单位自身如果没有内生动力,改革就非常困难。洪都表示,作为改革的主体的事业单位面临分成三类:存在行政职能的、公益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无论分到哪一类,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即分类改革以后,事业单位的人员前景不明确,这种微观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3000万群体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积极性。
事业单位改革如何推进?
为3000万人设计未来 不是减机构 减员 减编
事业单位改革到底如何推进?洪都表示,改革要顺利推进,就一定要把中央文件具体到细节,告知3000万事业单位人员,分类以后他们将面临怎样的未来状态。
我国现有3000万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其中教育占1500多万,其次是卫生占480万。全国13.4亿人口仅有480万医疗工作者服务,医务人员大量缺乏。洪都举例说:北京阜外医院,事业单位编制1900人,现在却有3000多人,其中1000多人没有编制,而这些大多数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高级专家学者,他们没有编制,全都是临时工。如此对待,怎能长久留住人才?
现在所有的发达国家有一个普遍趋势,就是类似于我国事业单位、非盈利机构的事业单位,从业人数已经超过产业工人。而我国的产业工人1.2亿,是事业单位人员的四倍。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在制定相关的改革目标和价值取向时就会出现严重偏差,还会走减员减编减财政这条老路。十年前,我们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就大量精简人员,减轻财政负担,实际上根本没有减轻。这次中央五号文件里,再也找不到精简人员、精简机构和减轻财政负担这三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