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员工有效沟通的四个法则

员工管理2018-10-16李天扬老师

  有效沟通,已经成为各类机构的管理者和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但由于沟通媒介泛滥,导致经理人无所适从,以至于再也没人能准确把握沟通的内容,组织内部的沟通隔阂反而因此扩大了。沟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沟通的实质和目的的了解,所以非常有必要了解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法则一:沟通是一种感知

  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如果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感知能力。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如果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例如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好吗?助手会根据老板的语气、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来判断,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这一讯息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

法则二:沟通是一种期望

  对管理者来说,在进行沟通之前,了解接受者的期待是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是否能利用他的期望来进行沟通,或者是否需要用孤独感的震撼与唤醒来突破接受者的期望,并迫使他领悟到意料之外的事已经发生。因为我们所察觉到的,都是我们期望察觉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智模式会使我们强烈抗拒任何不符合其期望的企图,出乎意料之外的事通常是不会被接收的。

  一位经理安排一名主管去管理一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管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经理于是开始了解主管的期望,如果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管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如果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精简人员,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