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金并轨方案的争议(2)

养老保险2018-11-27李天扬老师

  提一个问题: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实际上主要是医院和学校,用脚趾头想一想,这些单位将会怎样来自筹这笔对现在而言的额外开支?这是否意味着并轨后教育和医疗费用将会合理地大幅上涨,而政府则正当地推卸了本应承担的责任。

  又如,报道中说:要根据公务员的现有工龄,经过计算补齐相应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缴费)。即使只算公务员,公开的数字是760万,就算平均每人补20年,每年补2万(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各1万),那是多少?3.04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参公的事业编制人员,就算1200万人,那是多少?4.80万亿元人民币。

  财政愿意将这么一大笔资金交给养老保险基金封闭管理吗?反过来看,倘若不补缴以前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缴费,那么缴费是与待遇挂钩的,将来支付的时候怎么办?这是否意味着又会形成一笔更大的空账。

  有很多专家建议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报道中也提到,深圳市已经在采取这种方式,其做法是:在事业单位新人这一块,已经实施了新的养老保障制度,就是社会养老保险加职业年金的一个新型养老保障制度,事业单位新人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地方补充养老保险这一块,跟企业员工是完全并轨,实行了统一制度。按此项改革方案,实施起来肯定容易得多。但是,若看改革的全部进程,深圳市是从2016年开始实施新制度的,此前参加工作的公务员平均工作年龄假设为30年,那么,真正的、完全的并轨,大概要到2040年才能实现。这与当前感受到的只争朝夕的改革的迫切性似乎又不相符。

养老金并轨,急不得

  前不久,编者写过一篇文章,批评社会政策设计和实施中的线性思维,即主观地设定一个目标(在社会保障领域大多是以国际趋势为导向),然后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地要去实现这个目标。在并轨问题上,实际上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将所有的工薪劳动者纳入同一个制度,是政府设想的并轨的初衷,据说这样做可以使所有劳动者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自由流动。但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不是在一张白纸的基础上起步的,这就需要考虑改革的成本。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来财政只需负担已经退休的人员的退休金,现在则还要加上为全体从业人员(5000万人左右)支付的养老保险费(这比现在的退休金支出要大得多),由此而形成的庞大基金积累还要保值增值……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