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南的回答是否定的:“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应该完全推向市场。现在研究和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目的,绝对不是让看病贵、上学难问题更加加重,而是要减轻。”
近年来,“上学贵、看病难”已然成为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教育方面,小学几百元,高中上千元,大学上万元,供孩子读大学的费用对于收入低微的农民来说近乎天文数字。医疗存在的问题更严重。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
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编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养老保险改革。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部分城市事业单位已开始启动统一社保改革,事业单位原来普遍存在“用工双轨制”受到诸多诟病,统一纳入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可以使这方面的改革面临破冰。
记者采访了解到,长期以来,在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内部,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区别很大,尤其在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方面,编内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
一位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编外员工干得再多、干得再好,通常和编制内员工没法比。收入差距是一方面,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如落户口、评职称等,得不到平等的机会。进不了编制内,永远是‘二等公民’”。
而且这“二等公民”所占的比例还挺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早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编外人员多的单位有的占到一半,少的可能也有20%到30%左右。”
>>人权、财权将怎么衔接?专家:老人老制度,新人新办法
其实,今年1月15日,人社部官员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