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校取消编制改革方案时间最新消息(2)

新政策2018-08-16李一老师

编内编外不同命公办教师寻出路“有编和没编的区别,就是正式工和临时工、正式警和辅警的区别。”对于编制所带来的切身影响,曾在暨南大学任职的张希(化名)深有同感。硕士毕业后,张希因编制诱惑留在暨大做行政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开会、盖章、交表,实在无聊。”两年后,他毅然弃编制跳槽至一家无人机企业从事公关工作。

不过,与张希不同的是,一直以合同工身份在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方欣(化名)则是长期加班至凌晨,“我一没结婚,二没小孩,领导和同事都喜欢将工作丢给我,为了争取编制,只能忍。”

事实上,在广东高校教师圈中,有编者和无编者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工作量上。记者了解到,由于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编内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跟编外人员还有不小的差别,而事业单位“用工双轨制”的情况下更是普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现象。张希告诉记者,编制所带来的评职称、晋升等隐性福利如今已成为不少年轻人毕业时的首选。

在公办高校工作的老师都有编制吗?记者从多所高校了解到,随着国家收紧高校编制份额以及公办高校的扩张发展,高校内的无编制老师,尤其是行政人员大量存在。“我们学校还有200多人在排队等编制,何时轮到我是个未知数。如果编制真的要取消,我会考虑去民办院校发展。”对于未来的出路,方欣如是规划。

民办教师频跳槽

只为公办编制岗

公办无编制老师在寻出路,民办教师频繁的流动也让不少民办高校“头疼”。去年9月,广东不少民办高校开出百万年薪揽才,但效果并不理想。广州商学院副院长高惊生告诉记者,相较于公办院校的编制和职称,高薪确实是现今民办高校求才的唯一优势,但如今这种优势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下降,且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的流动日益频繁。“过去,公办院校老师的工资不高,在民办高校任职起码还有薪酬优势;如今,这种优势很难凸显,而且我们学校缺的不是年轻老师,而是45-50岁的学科骨干,但他们大都在公办院校,就算用高薪也请不来。”

高惊生介绍,由于民办高校缺乏事业编制,再加上职称评定阻力重重,虽然不少民办高校都在争抢“有资源、职称以及科研项目的带头人”,但“揽才”过程并不顺利,且自己培养的骨干人才也相继往公办院校流入。“应该说,人才流动其实很正常,但自己培养起来的骨干教师都跳槽到公办院校,这确实很尴尬。”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