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举行的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如果未来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事业编制,意味着以后招聘的新进人员全部没有编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及按照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统一管理。
编制是深化企事业改革的重心所在,有编制,就意味着工资、待遇和各项权利有保障,也因此被人们俗称为“铁饭碗”。此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央已经明确要取消高校和公立医院人员的编制,全部实行“聘任制”,有人说几十年的“铁饭碗”要没有了,各种待遇从此也就失去了保障,但是笔者认为,对取消编制这一问题,要辩证看待。
首先,从宏观方面讲,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全局,所以说事业单位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按照深化改革的要求,高校和公立医院要划归到公益性服务性事业单位中,必须强化此类事业单位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而取消他们的编制,有助于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促进他们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大大有利于这些事业单位的发展。
其次,从个人方面讲,取消了编制也就意味着与单位的关系直接简单化了,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样也就减少了员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变得更加自由。单位选拔人才会择强录用、不拘一格,突出竞争性,反过来,有能力的人择业也会选择声誉好、待遇优厚的单位,取消编制后会大大促进人才的流动,而且还能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不是在一个自己不熟悉、不喜爱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几十年,整天熬日子。
第三,从制度本身来讲,取消编制有利于社会更加公正和公平,公平和公正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制度就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而取消高校和公立医院的编制也就打破了单位选拔人才和人才择业的限制,激活了高校和公立医院员工的工作和创业激情,让人岗相宜,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是公正和公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