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上册信息技术交流说课稿(2)

教师工作计划2018-10-18王新老师

探究

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分析:桌子是物质,物质是桌子。

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一:物质的定义
2011年5月2日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胡安•科勒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迹象。2015年12月17日
,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1) 这里的暗物质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吗?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

探究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3) 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课堂总结
三、我的知识网络——归结总结、串联整合
一、明地位 说教材
本课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掌握和运用qq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及增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定目标 说教法
知识与技能:学会申请qq号并添加好友;用qq进行文明交流和点对点传输文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任务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并能进行文明交流;通过因特网体验用qq交流的便捷和乐趣。
教学重点:添加qq好友、用qq文明交流、点对点传输文件。
教学难点:用qq进行点对点传输文件。
教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明学情 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上网操作技能,班上部分同学已有qq并能用qq与好友交流。 因此,本节课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定措施 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
上课伊始,创设情境:“放假了,小东玲想约小芳第二天去爬山,要怎样联系她呢?”引导学生提出“见面、打电话、微信、qq……”等联系方式,进而引出课题——《用qq交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二)任务驱动,层层推进(29′)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实践、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这个环节我分为四个步骤,每一步都设置一个不同的任务,层层推进。
任务一:申请qq号(7′)
1、出示一份学生课前完成的qq号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同学qq号的申请情况,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请已申请过“qq号”的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申请qq”的操作步骤。
3、提出探究任务:
(1)已申请过qq号的同学登陆qq ;
(2)未申请过的同学申请一个qq号,并将新申请的qq号填写在调查表中。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增加“小老师”的自信,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任务二:添加同小组的同学为qq好友(8′)
1、提出分层任务:
(1)“添加好友”:添加同小组的同学为qq好友,或是再添加其他同学为好友。
(2)“管理好友”:给好友分组,尝试“黑名单”“删除好友”等操作。
(准备纸质“帮助文件”,提供“好友分组”“黑名单”“删除好友”等的操作步骤,供学生参考。)
2、学生自主选择任务,可独立操作,也可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3、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操作,共同归纳操作方法。
4、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如要验证其身份,或是对不文明、不友好的好友,将其移入“黑名单”,甚至删除。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本环节设计分层任务,抓住“添加好友”这个重点,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任务三:用qq聊天(6′)
1、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qq好友打个招呼。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