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考作文应该怎么写不走题,如何审题立意(2)

新疆高考2018-11-02王华老师

材料内容可观性较强,审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对材料主旨的概括提炼。2015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选了一则科普活动的材料,材料是一个有关蝴蝶的观察实验。在实验中,机器让学生换了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这样的颠覆性结论带给学生的思考是震撼的。考生可以据此立意写作,将中心确立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实践出真知”“眼见未必为实”等。

二、明辨关系,确定重心审题

有的材料会通过两方或多方关系来暗示写作方向。对于此类材料,考生可从分析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辨明事物间多种多样的关系,如正反、主次、对立等,这样有利于立意构思,并以此确定写作重心。比如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就题目本身而论,这是一道典型的关系型作文题。写关系型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舍弃一方,单写一方。解读这道关系型作文题,考生更看重“远观自然”或“近观自然”其中任意一方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结合两方行文。比如,如果作文观点是“近观自然”,考生也要在写“走进自然”重要性的同时写“远观自然”的重要性,切忌扔掉一方。当然,考生若能深入地探讨“远观”与“近观”的关系,会让立意更巧妙。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近观”及“远观”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对自然进行或“远”或“近”的感知和体验?我们应如何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可以让立意更深刻。

三、求同存异,取舍得当审题

对于涉及多方面、多角度的材料,考生可以采取求同存异的方法审题。如2015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

1.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2.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3.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这道题可以谈“很多路都是从零开始的,人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可以谈“走错路不要紧,也许走的路真错了,但是人生积累了经验,也为别人提供了借鉴”,还可以谈“认准目标,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要勇于开拓”。若考生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思考,可以综合上述几点去理解这三句话的内涵,并借题发挥加以阐述,由此可以得出“认准目标,大胆创新,即使暂时的失败也能提供经验和借鉴”这一最佳的立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