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学习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多篇(2)

心得体会范文2018-09-18李一老师

第一,机械摘抄.教师对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教参缺乏钻研,存在“以参代研”、照抄教参或现成教案,以应付差事.即使借鉴特级教师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嫌.

第二,结构僵化.教案里“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教材内容、教参说明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许多教师还始终抱着苏联凯洛夫的五大环节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刻板,缺乏多变,缺少生机.

第三,教法呆板.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宝箱”.下去听课,我们看到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不少,简单套用某

种教学模式的做法屡见不鲜,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与创新.

第四,课型单一.老师们似乎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课型自身特点缺乏深究,在备课上缺少反映他们各自的“个性”,老师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练习课、复习的全过程.更很少见到“典型错例分析课”、“思维专项训练课”,像这些实用的课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尔看到也不过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课而不写教案.

第五,备用不一致.从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讲备不统一,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教案,上课时用不上,另用几张纸写一份,这就能看出这样的老师自己就否定自己备的教案.暴露出一个问题:备是一套,上课时是另一套.我们说备课是为了讲,如果讲课用不上,备课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过于简略.只是教材内容的大小纲目或习题标号,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这实质是备得不深入,不具体.拿这样的教案上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领导方面的.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上看到学校领导有检查,通用的评语有两种,一种是写个“阅”字标上日期,另一种是写个“查”字标上日期.这样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我觉得好像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或实际教学效果,谁的教案写得字迹端正、书面干净、详细些谁就受到表扬(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现成的教案).当然了,写详、干净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我觉得要看教案的质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启发性.领导在检查教案中,对于那些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重点内容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所采用的好方法、先进手段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等,却忽略了应给予的评价,哪怕在教师的教案上,给予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评语,也是体现了个性,这就教师来说也是个鼓励,要么,你说好,好在哪里,看不出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