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能仅仅以现代人的好恶,作为评价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标准。设想两个不同的场景。场景一:你坐在一个幽静清雅的咖啡厅里,慵懒的午后斜阳透过玻璃照在喝咖啡的你身上,耳边萦绕着悠扬婉转的古典音乐,你难道敢说你不爱这种如临天堂的感觉?这样的高雅情景,也只有同样高雅的古典音乐才能够衬托表现。场景二:喧闹的快餐厅,你和久违的朋友难得聚在一起碰杯叙旧,这是只有亢奋,没有悲伤和安宁,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音乐。因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环境,便有你对不同音乐的需求,二者没有高低,当然也不分贵贱。而这些给人带来感觉差异的原因便是由二者表达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古典音乐用乐器的搭配和演奏来表达,意境蕴藏在跳动的音乐中:而流行音乐表达需要歌手来演唱,再加上乐器的配奏,来传达情感。两种音乐的区别,通俗的举例,就像是茶和饮料的特点,一个承载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更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用我们伟大祖国的经典俗话将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上述已经讲了二者各自的艺术魅力,可显然这并没有十足的说服力,仅靠作者空洞的理论描述和读者的想象显然是不够的,但当你听了他们的音乐后,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就失聪了,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而对于其《命运交响曲》,这儿还有许多小故事用以表现它的伟大杰作的惊世成就。《c小调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而他的《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玛丽伯兰第一次听该歌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不管这是真是假,可见命运交响曲的感染力,表现力之强烈。而拿破仑的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的开头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像自然界的自然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真塌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会怎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给妹妹的信中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第一章里的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悲伤的痛苦;第二章里的爱情的温柔的忧思;第三章、第四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鼓舞人心。名人们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这就是古典音乐的魅力,让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它的积极向上的内涵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坚强而又有韧性的活下去。流行音乐代表人物——迈克尔•杰克逊,这个曾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在20世纪60年代起的整个音乐史上缔造了一个时代。他是一个音乐全才,1982年发行的专辑《Thriller》,涵盖流行,funk、摇滚、迪斯科天才之作,不仅突破了种族界限,打破了白人垄断流行音乐界,把当时还处于亚文化黑人音乐推向主流,也为后世的黑人艺人铺下了光明大道。《BillieJean》,1982年12月,作为其最杰出和最重要的代表作品,“BillieJean”是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并为迈克尔•杰克逊夺得格莱美“最佳节奏蓝调歌手奖”,还被《滚石》杂志评为史上最伟大的100首流行歌曲的第五名,并被《Blender》杂志评为“500首有生以来最伟大的歌曲”第一名。这首歌曲是关于恐惧不安的亲子关系的故事,源自于他和那些患有妄想症的女性歌迷的遭遇,“BillieJean”让人毛骨悚然,带着脉冲萦回的低音,如鞭抽一般的重拍,以及怪诞的多音轨演唱,在键盘和弦乐声的空隙中跳跃,感觉就节奏上说“BillieJean”实际上是一次五分钟的崩溃。心跳般的重击鼓点解开了该曲神秘的序幕,伴以漂浮喘息的声效,又满溢着浓郁的R&B之感,而沉重的放克鼓点在第二段开始便再也掩盖不住凄美的旋律。“BillieJean”归根究底还是一首舞曲,无数次的电台或是MTV台的播出,并没有丝毫减弱这支歌曲震撼扬声器的力度。它在各个层面上都炙手可热,它有超炫的节奏、音效、旋律、歌词、演绎,它从身体上、情感上,甚至精神上影响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