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提案关于城镇化城市发展心得体会(5)

心得体会范文2018-06-07李一老师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民生工程、系统工程,既要顶层规划,也要科学落地;既要关注生态文明,也要关注人文要素,使城市成为服务多元化的魅力集合体。综合而言,要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应重点关注“两破两立”。

首先要破技术主导,立生态主导。生态文明体现人与技术的合力。当我们在感受城市经济腾飞喜悦的同时,也在承受资源环境的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人们不得不正视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各种生态问题,气候变暖、污染常态化逐渐显现。城市由物质、能量和信息共同组成,只有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维护动态平衡。生态是一座城市的能量,在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更加关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与技术的和谐将通过城市完善的表层反馈出来,包括不断完善环境能源监测体系、能耗控制体系、污染排放监测体系、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设等等。

其次要破传统思维,立“互联网+”思维。城市因人而生,智慧城市的未来是多元化的未来;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技术的界限,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底层要素,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八次提到“互联网+”,充分表明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离不开互联网+。从服务、应用和表现功能来看,主要表现在智慧经济、智慧民生和智慧资源。

智慧经济强调城市产业的优化升级,互联网+众多行业的环境已经很成熟,它引起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并重新利用原有的产业实现再升级;智慧民生的支柱是智慧型、人性化的城市服务,技术的介于是通过智能化改造和升级,提高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便利性,推动城市服务的的高效运行,前面提到的两位互联网大佬的提案,都是在抢抓智慧民生的入口;智慧资源对接城市大生态,在信息社会,资源不仅限于有形,无形资源正在上升为结构性资源的核心,因此挖掘利用各种潜在信息资源,加强对高能低产的行业管控,并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使信息成为城市运转的管道;同时信息的另一层作用是对有形资源的影响,合理调配的水、电、交通等资源,供给均衡的官网、市政设施,帮助一座城市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目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