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中高”,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激发和释放发展新动能。我国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产业装备亟须升级改造,有效投资需求有很大潜力。同时总储蓄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社会资金充裕,扩大有效投资也有条件。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继续加大对中西部铁路和公路、水利、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投资,增加对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投资,提升投资效率,更好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60%左右,要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最大的结构调整。要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城镇就业和公共服务能力等举措,着力解决好“三个一亿人”问题。要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实现“双中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增长新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近年来,服务业较快增长,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要继续推进服务业领域的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兴业之策,也是大企业的强盛之道。要依靠“双创”,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变革生产经营方式、提升效率,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三、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主要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普遍提高为衡量标准。要坚持共享发展,在经济平稳增长基础上,促进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这几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就业一直保持稳定,已很不容易。“十三五”时期,就业压力依然不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培训,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其他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使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得到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继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