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扼杀了小学生的创意

小学资讯2018-12-24才子老师

我在《一位师范生的〈教育学〉答卷告诉我们什么》的文章中认为: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不扼杀学生的创意就功德无量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现行的教学有几个鲜明特点:不折不扣执行教案;缺少质疑问难;对独立见解者没有应有尊重;热衷于跟风。在这种背景下,扼杀学生的创意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像在酒店里随意抽验一条海鱼,其中必有超标的“孔雀石绿”;或随意夹一块白切鸡,其中必有催生的激素荷尔蒙。

我听过不少开放式的课,上课老师都很优秀。有一节课是这样上的:围绕课题或课文重点让学生随意提问,孩子们非常积极主动地提了许多问题,但所提的问题可能与老师准备的不完全相同,老师有点着急。这时,一位学生总算提了一个与老师设想相同或相近的问题,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把学生的问题转到自己的问题上来了,边放课件边讲解。后来,学生又提了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老师也表达了一个观点,一个学生大胆地表达了与老师不一样的看法。其实,课堂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引发了学生思想火花,学生与老师的观点发生碰撞。可能听课的老师比较多,这位老师一着急,提高了嗓门,用不容置辩的口气把自己的观点再说了一遍,把孩子的观点压了下去。孩子也很聪明,看听课的人这么多,就不与老师争论。

课堂上,学生的创意常常产生于教师预设之外的节外生枝,激烈讨论的发散思维,作文构思的奇思妙想。有意思的是,教师最发怵的恰是这些,最窃喜的是学生说出教师想说的话和已经准备的答案。

当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突发奇想时,经常看到以下的表现:“虚晃一枪”——“这问题提得很好,可惜没有时间讨论,下课后可继续探讨”;“搪塞敷衍”——“你提的问题很有意思,能不能先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恼羞成怒”——“你怎么有这么奇怪的想法,这跟我们今天的学习没有关系,要认真听讲,不要胡思乱想”。于是,我们的课堂总是环节清晰,过程流畅,时间精确,尽管学生发言踊跃,可都在教师的意料之中。

我们语文老师都有一个毛病,平时也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谈尊重学生,但面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时,平常说的与实际做的并不一致,有时甚至与教学观念是相背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