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按揭以房养老论文

五险一金2018-10-09王新老师

【摘 要】倒按揭式以房养老在中国即将进入全面推行阶段,这种养老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方式存在一定的碰撞,与中国人“养儿防老”和“房子情节”相冲突。这些成为其在中国全面推行的巨大阻力。但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倒按揭式以房养老作为基本养老的补充方式仍然有其发展的空间,可以先从适合的人群开始做起。

【关键词】倒按揭;养老;碰撞

序言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养老问题再度热议:我国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中国式以房养老到底该怎么养?政府应当承担怎样的养老责任?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公布,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到2013年底超过2亿;到2025年和2033年将分别超过3亿和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①,中国社会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局面。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以党的纲领性文件的形式对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在这样的政策背景和现实压力下,中国是否应当学习国外推行房产反向抵押养老的制度,即房屋产权人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以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服务的制度,本文称为“倒按揭式以房养老”。这种养老模式与中国现有的养老方式会有怎样的碰撞?

1.家庭养老与倒按揭式以房养老的碰撞

中国人受儒家道家思想文化影响千年,“养老敬老”、“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等观念深入人心,家庭养老方式延续千年,肩负着经济供养、照顾服务、精神慰藉三方面的职能。中国人对于家庭的认识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房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房子是财富也是面子。中国人宁可“勒紧裤腰带”买房也不愿租房,租房既没“面子”又无安全感,租的房子不是“家”。北京2009年二手房租售比达到1:525,远超1:200至1:300的国际通用标准,可见一斑。

中国人的“房子情节”是倒按揭式以房养老发展的主要瓶颈。要让老人拿出自己的“家”,换来“金钱”并最终可能丧失对房子的所有权,“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走”永远带着悲凉色彩,与家的温暖截然相反,很难被中国老人接受,“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观念根深蒂固。据调查,九成老人选择留房给子女,“靠儿养老”仍是主流观念。而且虽说老人拥有产权,但大多数的中国年轻人理所当然的认为父母的就是自己的,即使他们不依靠父母生活,也会认为父母百年后财产属于自己,对父母拿房子换金钱的做法并不一定能接受,有人说这是“按揭亲情”,会让子女感情上蒙受伤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