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劳动者和企业来讲有失公平。这部分职工由于年龄偏大,体能和反应都不符合继续从事特殊工作的标准,大大影响劳动效率和生产安全。在行业形势和企业发展状况较好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岗位、内退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但在钢铁行业整体面临结构调整、人员分流、减产限产的大背景下,企业已自顾不暇,这部分职工不仅存在岗位人身安全问题,还有可能面临直接被推向社会的风险。
对此工会界别在相关提案中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应尽快启动对《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的修改,实现用工同等对待,公平公正,统一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提前退休标准,让在不同所有制里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退休的年龄、工龄标准一致,以彰显社会公平。
据《京华时报》报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工会界别将以《积极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为题,进行政协委员大会书面发言。工会界别认为,延迟退休或意味着每年会减少约700万个就业岗位,建议我国探索试行弹性退休制度,更好地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
这个提案认真审慎,切中肯綮,可操作性很强。另据《中国青年报》刚公布的一项调查,9成受访者不愿延迟退休,7成赞成弹性退休。这说明,延退方案仍有必要寻求更多社会共识,才能减少改革阻力。人社部近日披露,我国延迟退休方案已形成,今年将向社会征求意见。具体来讲,是设立5年左右的过渡期,以后每年延迟退休几个月,小步慢走,渐进到位。该提案提到,实行延退方案后,每年会减少700万个就业岗位,而目前年轻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一方面是老人延退,占了工作岗位,一方面是年轻人就业难,今后或将构成社会就业上的矛盾局面,不容忽视。
每年延迟退休几个月,看似温和渐进,实际上仍是“一刀切”的做法。这更多考虑的是延迟退休人员的总量控制问题,而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就业人员的诉求。
每年延迟退休几个月,看似温和渐进,实际上仍是“一刀切”的做法。这更多考虑的是延迟退休人员的总量控制问题,而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就业人员的诉求。每年延退人数多少是一回事,哪些人被纳入延退年龄线又是一回事,本应当区别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其劳动强度和身体承受能力不一样,对延退的态度也难免有所不同。比如坐办公室的人员和脑力劳动者,工作内容不那么受年龄制约,对延退的抵触心理或不会那么大;而对部分体力劳动者,特别是在特殊劳动环境下工作的人员,本身就不适宜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那么就不应当实行延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