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资料【荐读】(13)

思想学习2018-09-11三水老师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法治保障。去年以来,我党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清除了一大批"老虎"、"苍蝇",对党员干部形成了强烈的震慑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仍未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从政氛围。纵观那些落马的官员,他们走上腐败的道路,其个人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格固然是重要原因,反腐机制不够完善也不容否认,让他们有了钻党纪国法空子的机会。今年两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谈到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时表示,今年将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推进反腐败立法,从法律层面上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必将成为反腐的一记重拳,对规范党员干部行为、追究贪腐人员责任、规范反腐程序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法治,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根本途径,是遏制和预防腐败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护航。改革是个系统工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目前已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统筹,多方兼顾,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矛盾更加凸显,任务更加艰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立法要和改革相衔接,要主动地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正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才能妥善协调各类利益纠纷,顺利解决各种制度障碍,依法保障改革成果为人民共享;法治在改革中完善,才能不断适应发展需要,深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树立法治的权威和公信。二者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滚滚向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法治基础。习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作为我党建党百年时的奋斗目标,是对中国未来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考量,是对全国老百姓长久期盼和寻觅目标的定位。之所以把"全面"与"建成小康社会"联系起来,是针对过去建设小康社会中过重强调经济GDP问题,而今,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放在改善民生、社会保障及分配体制改革等问题,在国家更加富强的同时,让社会更加公平。这也是依法治国追求的要义,法律之外无特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彰显法治权威。"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纵观历史,横观世界各国,良政善治依赖于法治。忽视法治或法治松弛,国家必然是国乱民怨,经济发展落后。因此,重视并昌行法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法治文明程度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让"法"体现在党的建设、深化改革以及国家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让"法"的精神和原则无处不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公平正义,人民的富足安康。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