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活动于2月下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习讨论、提高认识阶段。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习贯彻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省“两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学习贯彻省委书记骆惠宁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以及市委书记席小军在1月25日全市宣传系统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开展集中学习讨论。第二阶段是对表对标、寻找差距阶段。要对照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对照先进地区和省、市先进典型的好做法好经验,对照人民群众期盼,组织开展集中调研、寻找差距活动和对表对标、确立标准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第三阶段是制定措施、提高改进阶段。通过确定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流程,落实责任,强化基层组织;围绕明确职责、强化管理、锤炼作风,夯实基础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监督考核评价,进一步提升基本能力。
孙刘琳强调,要深刻理解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紧扣节点,准确把握内容安排,坚持问题导向,对表对标对接,找准突破口,从工作实践最薄弱、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以猛药去疴、刮骨疗伤的决心解决问题,坚决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督查考核,不断压实责任,全面彰显大讨论活动的实际成效。
相关阅读
争创“双一流”,且慢且徐行
2017年两会,“双一流”建设不出意外地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是建设教育强国、赶超世界先进的重大战略。目前,由于我国“双一流”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部分学校为争创“双一流”已出现过分拼凑和包装,甚至砸重金从其他高校“买”学科,以超常方式“吸引”人才等现象。这些现象值得重视和思考。本期访谈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河清,就“双一流”建设话题,与读者分享观点。
“竞争优选”动态化,第三方评比客观公正
关于“竞争优选”是针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言的,而不是按原先相对稳定的格局和位置。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原先例如“985”“211”等行业领先大学出现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同时也可以调动一批具有发展实力和潜力的高校能够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借助第三方评比一方面可以使评判标准更加客观,另一方面可以使评判过程更加公正。此外评判的标准,我认为应该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例如初始阶段、进行阶段、完成阶段,不断进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