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与师资
学校拥有化学工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发酵工程等3个四川省重点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0个二级学科点);在“工程”、“艺术”、“教育”、“法律”等类别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了以轻工化工为优势学科,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教授、副教授占比近5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达80%。学校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8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等近50人。学校聘请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共计1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
人才培养
学校践行“学生中心”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狠抓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浓郁的育人环境营造这两个关键环节,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制度”、“课程实施大纲”和学生“十个一”的养成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三心”(责任心、好奇心、进取心)、“四能”(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促进“五个结合”(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相结合),持续夯实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
学校现有21个二级学院,8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3万余人。
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 5个国家级“卓越计划”教育培养专业,9个省级“卓越计划”教育培养专业;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2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
近年来,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重大比赛,获得国家级奖励近300项,省部级奖励近500项。毕业生素质过硬、视野广阔,基础扎实、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创新后劲足,总体就业率超过95%,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是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