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近几年,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如何解决问题,延长退休年龄问题,养老金双轨制改革问题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拿出破解思路、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一、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历史成因
养老金双轨制泛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继续由财政包养到底,企业职工则推向市场实行缴费型统筹制度,由社保机构发放养老金。两种养老金由于资金来源不同和支付标准不同,统称为养老金双轨制。这种养老金双轨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产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一边倒学苏联,效仿斯大林模式实行国家包单位,单位包职工的传统养老制度。计划经济30年中一直实行国家福利制一包到底的养老机制。我国改革开放后向市场经济转轨,企业不再包职工养老,实行市场机制下的统筹养老金制度。养老缴费企业承担20%,个人承担8%,再加上企业交纳五险一金,缴费总额已进入世界较高行列。而国家财政供养的人员,包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由国家财政支付养老金,并未实行社会统筹的养老制度。养老金双轨制加大了财政压力,引发了社会不公,亟待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并轨为一元化。
二、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不良后果
第一,养老金双轨制是最大的不公。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农民已经超过1.1亿,从2016年起,国家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给60岁以上的农民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每人每月55元,再往前,中央财政对农民养老是零投入。尽管国家已经连续9年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2016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升至1893元,但现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才是同等条件的公务员养老金的1/3。公务员退休养老金是企业职工的2到3倍,是农民的90倍,如此大的差距一目了然。养老金双轨制制造了最大的不公,自然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焦点问题之一,引起了民众和专家的热议和研究。
第二,财政包养人口过多过长会积累巨大财政风险。根据财政部国库司编写的《2016年地方财政收入统计资料》,总数接近5400万的财政供养人口中,在职人员3815.24万人,离休退休人员1391.35万人,还有其他人员185.98万人。中国财政供养规模的问题不仅仅是存量巨大,其加速增长的趋势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地方。从1998年到2016年,中国财政供养规模从3843万人飙升到5393万人,11年间增加了1550万人,年均增加141万人。期间,2007年是一个拐点,当年财政供养人口突然增加了300多万人,增速飙升到7.7%,而此前增速一直在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