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供养人口的快速增加主要来源:一是离退休人员的迅速增加,离休、退休和长休人员从1998年的629万增加到目前的1577万人,平均年增近90万人,占总体财政供养人员增加数量的60%以上。2007年、2008年和2015三年财政供养的离退休的公职人员累计增加了317万人,年均100万人以上,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从离退休公职人员占整体财政供养人口的比例也可以看出这一趋势,其所占比例从1998年的16.4%大幅提高到2016年的29.2%,11年间几乎翻番。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税收用来供养近三成光开资不干活的离退休公职人员。二是在职人员的不断增加。中国1998年体制内在职人员3214万人,到2016年时增加到3815万人,增加了600万人,接近20%。这种增长态势以2006年(当年在职人员为3366万人)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此前的8年间仅增加了150万人左右,此后三年新增450万人。按此速度,到2016年,中国财政供养人口或已超过6000万。现在由于机构膨胀,人满为患,每年还在增加250万人左右,财政包养的退休人员每年净增150万人。
第三,由于人口老龄化影响,财政包养退休人员的相对时间也在延长。如果说财政包养老的人均年龄过去是70岁,则人均包养时间是10年。如果人均年龄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年龄提高至79岁,则财政包养老时间延长为19年,多了近1倍。现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每年退休多少人就对等考录进多少人,从这一层面看是加减平衡零增长。但是从财政层面看是永远在做加法。公务员和事业编每年退100万人仍由财政包养到底,而每年考录新进公务员和事业编100万人是做加法,新进人员又加在财政包养人口之中。这种持续做加法的供养模式迟早会有崩盘的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加快改革是唯一选择!
三、养老双轨制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目前,养老双轨制改革已渐成共识,关键是什么时候改,怎么改,改革的突破口在哪?
1、采取有力措施,抓紧补齐养老金中财政支出缺口。此缺口现已达5万亿元以上,而且每年还在滚动增长,二十年后会出现中国版的财政危机。建议,从长远着眼,抓紧采取两个办法,补齐养老金财政缺口:一是从国有垄断企业巨额利润之中拿出一部分补充养老金缺口,国有资产是老一代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积累起来的,国有企业拿出一部分利润补齐老职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于情于理都说得通,同时也能解决国企垄断行业高工资高福利和企业高管高年薪问题。二是从大批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资产(大约有20万亿)的分红中拿出一部分补交养老金缺口,也是切实可行的,但是这两条都能触动国企利益团体的既得利益,需要管理层拿出决心和魄力来,才能触动他们的奶酪,补齐职工养老金缺口,这是一项改革的攻坚战,也是政府和国企为计划经济后遗症买单的过程,必须有操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