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一方面设计了斜线断句的新题型,难度显然较往年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在实词、虚词和翻译题的设置上又对难度加以限制,材料虽然源于先秦文献,然而难度却未提高,显示出了整体的难易均衡。
第七大题的作文题,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这则材料涉及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而且审题难度不大,适合不同水平的考生进行写作。由于想象、发挥的空间较大,考生可从不同角度对这则材料加以伸发,表现各自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所以作文的层次也比较容易区分。
(三)文化导向积极
文化导向的积极、健康也是今年语文试卷的一个亮点。在语言材料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所选用的材料具有积极、健康的内涵和意义,贴近时代,古为今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第五大题中的语言概括题,采用一段关于民众参加志愿服务的文字,对志愿服务重在不计报酬、服务大众、实现个人美好价值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和阐释,导向明显,内容积极。
第四大题的古诗词阅读,选择了宋代爱国词人张元幹的一首《卜算子》。该词是作者休官期间所作,写秋夜江岸所见所感,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的怅惘和悲凉,寄寓了作者浓郁的爱国情感,全词境界慷慨悲壮,对青年人具有积极的Ji励作用。
第六大题的现代文阅读《四堡雕版》,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癸未手记》,追述福建建安雕版文化的辉煌历史,描述了这种文化在现代科技和商业文明冲击下的衰败,呼吁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保护。该文既涉及了祖国辉煌的传统文化,又含有现代文明与传统优秀文化如何对接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其他类似的材料还有古文阅读中关于将帅与士卒应同甘共苦的论述,名句默写中孔子、陶渊明、杜甫的语录和诗赋等,上述材料分布在语文试卷的各个部分,构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特色鲜明,导向积极,提高了语文试卷的精神品格和文化质量。
(四)兼有地域特色
作为山东卷,与往年一样,也具有一定山东地域文化的特点。
古文阅读材料选自兵书《六韬》,该书是用山东临沂出土的汉简校对过的版本,内容是表现齐国始祖姜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其地域特点和学术前沿性成为试卷的又一亮点。另外,《论语》的选用和山东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语段的选入也是山东地域元素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