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精选(2)

中国梦2018-11-13三水老师

记者在会议现场采访时发现,不少中国参会者和工作人员表示,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个单子上列举的某些语言。

这些小语种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刚开始学这门语言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我要去非洲工作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二外”)的塞尔维亚语教师王淳杨这样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上大学时,每年过节回老家,大家都会让我说两句塞尔维亚语。因为要变格,一句话说出来会很慢,大家就会‘嫌弃’我怎么说得那么不熟练。”王淳杨说,他所在专业的规模也很小。“我上大学的时候,班上只有11个人。塞尔维亚语是每4年招生一次。”

同样来自二外的匈牙利语教师段双喜也说:“2003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全国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一个学校开设有匈牙利语专业,当时是一个班20个人、4年招一次生。”

而在中国传媒大学斯瓦西里语专业的大学生蓝林枫看来,学习一门小语种有时“感觉自己萌萌哒”。“斯瓦西里语是非洲三大语之一,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官方用语。斯瓦西里语的发音听起来带着一股非洲特有的风情,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像非洲鼓,有点萌。”蓝林枫说。

  大学生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于5月14日正式开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做好本次论坛的志愿服务工作,来自北京28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已经陆续到岗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迎接本次论坛的到来。

据介绍,本次论坛共有两千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将分为多个业务口和不同类型岗位服务此次高峰论坛,其中,近半数志愿者将在国家会议中心提供高级别会议、会务、新闻、安保等志愿服务,另外,在外围还有安保志愿者、交通志愿者等。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组织下,在国家会议中心及高峰论坛注册中心专门设立有“志愿者之家”,做好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工作,以保障本次论坛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者们表示将以“最佳状态”为本次论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参加这次论坛的志愿服务,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机会又是一次历练。通过多次的培训以及实战演练,我对自己的工作已经熟悉了很多,希望能够和其他志愿者相互配合,顺利完成这次志愿活动。”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志愿者于皓妍说。“工作再累,也要笑对;任务再多,也要细心;岗位再小,也要坚守。我已经准备好了!”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高欣表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