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一步看,知识在组织内的这种螺旋上升轨迹一直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互联网技术让这种螺旋上升变得更有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外化知识上传阶段。在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之前,将隐性知识编码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有着极大的变数,不同的员工(团队、组织)外化隐性知识的能力不同、意愿不同,效果也不同。而现在,上传企业云端的知识必然有一个模板,词条会分级,词条关系会有梳理,重复的词条会被合并,而要完成上传,就必然按照这个模板的要求进行。可以说,这个模板统一了公司的管理语言,并让大家按照一定的规范来发展知识体系。
组合化知识整理阶段。在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以前,将碎片化的显性知识进行组合化需要借助各种的形式的文档传递、会议、资料整理小组……而现在,所有整合显性知识的行为都可以在互联网搭建的维基平台上实现,大家可以在平台上实现交流和碰撞。结合前一个上传知识的步骤,这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企业内部的维基百科。
内化知识下载阶段。在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之前,企业内部对于知识的获取需要接触到散落在组织内部各处的资料,这些资料尽管已经体系化,但无法以整齐有序的形式出现,也许是包裹在某个案例中,也许是在某个方案中……形式各不相同。但云端技术却可以让员工(团队、组织)实现知识的高效调用,或是路径查找,或是关键词查找,甚至可以是社交推送(由技术大拿在社交圈直接推送过来)。
用培训来制造场
我们可以看看,云端的超级后台取代了什么。
第一,取代了大部分培训内容的调研工作。传统培训内容基于胜任力,基于岗位,基于绩效,通过这三类分析,一是可以获得培训的内容,二是可以分析出培训的需求。但是,培训内容最终会沉淀为知识(我们定义的,包括行为模板的广义知识),另外,云端技术使得员工(团队、组织)可以自由调用知识,需求分析变得不重要。
第二,取代了大部分培训内容的梳理工作。传统操作是,当培训管理部门明确了培训的内容,就会进行体系化的梳理,加以合适的形式,开发出课程。但云端技术是在知识上传时就实现整理,整个体系就是整整齐齐的干货,而且还是组织内统一的管理语言。
第三,取代了大部分培训内容的教学工作。传统操作是,培训部门开发出了课程,要自己组织实施。但这个过程实际上非常痛苦,因为,*学必须要提取培训需求上的交集,但在组织越来越表现出无边界特征时,每个人的需求都是高度个性化的。所以,你会看到现在培训部门组织的课程越来越不受待见。有了超级后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助选择就可以实现高度定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