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企业文化(2)

企业文化2018-10-13三水老师

  有一位经济学家解甲归田返回乡村安度晚年,村里的有一帮小孩看到这个老人长胡子就每天都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子,影响了老人安宁的生活。有一天老人找来了孩子的一个头目告诉他:召集孩子们每天给老人的房子扔一石头就给1块钱,过些日子再给孩子每石子2块钱。再过些日子,孩子们都走了。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孩子们的逗乐的需求被改变了。作为企业,员工的需求以经济激励不是唯一的手段,员工的需求是可以被真善美改变的。

  1520年以前,全世界创办的组织里面,到现在仍然以同样的名字,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事情的现在只剩下85个。其中70个是大学,15个是宗教团体。这说明精神的重要性,有道场的组织是可以经久不衰。 觉悟后的佛陀提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得成佛的观点。意思说人的心性就像珍珠一样透亮,一样的干净。后来由于受贪、嗔、痴、慢、疑五毒之染,恢复心的清净本性。 佛陀在经中说:是故无论真或假,反事若经久串习,串习力达圆满时,不思亦能生是心。得人心者得天下,禅宗六祖这样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企业家明白了心能转境的道理,就会创造一种向心聚力的企业文化,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有一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也就是讲心的力量。

  作为企业家要在懂得善巧方便激励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的发展。在市场运营上,就会善于经营客户之心和消费者之心,建立企业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把佛法如是如理落实到企业文化之中,用真诚的心去贯通,呼唤企业员工、客户、消费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第四,佛法的四摄、四无量心,六度和企业家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1、所谓四摄: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企业家做好四摄,身体力行,是感化员工的法门。 (1)布施摄: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即在经济上,学识上,精神上帮助每一个员工。 (2)爱语摄:就是用和谐友爱的话与员工谈话,使每一个员工欢喜。包括慰谓语用慈爱和悦的语言给予安慰。庆悦语凡是有好的地方,我们应该赞叹他,鼓励他,激发他。胜益语你的语言可以使人增胜增益。 (3)利行摄:做事能使别人得到好处,利益大众,利益部下。 (4)同事摄:同各部门的同事共同的担当,共同的生活,同甘共苦。

  2、所谓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无量心。这本事佛教徒为普度众生而应该具有的四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企业家增强心量,慈悲济度的法门。 (1)慈无量心即愿人得乐的意思,在企业管理中即考虑如何为员工做好事,给员工以欢乐。 (2)悲无量心,即怜悯他人受苦的同情心,在企业管理中即考虑如何拨除员工的苦难。 (3)喜无量心,即眼看别人离苦得乐,顿生一种无限喜悦的心情,在企业管 理中即见到员工克服困难摆脱困境,感到无比喜乐。 (4)舍无量心,即舍掉分别执着的观念,在企业管理中即对员工无憎无爱,心量广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