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实施的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主要是在提高公务员基本工资的同时,把过高的、滥发的津贴补贴降下来。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对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只能由中央来决定,各地必须按照中央划定的标准来执行,而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是由地方财政承担,长期处于不透明的状态。现在中央调整公务员工资占比结构,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实现对公务员工资的有效管控。
前述接近人社部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在调整公务员工资结构的同时,还要求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擅自提高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还规定省部级正职的津贴补贴每月减少650元,基层办事员的津贴补贴要每月减少220元。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提出了9个方面措施。
让乡村教师“留得住”
乡村学校怎样才能留住教师?《实施办法》提出,我省将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研究制订提高乡村教师教龄津贴标准政策,提高乡村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逐步建立乡村特困教师救助制度。并且,关心乡村教师身心发展,加快实施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多年来,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不一样,城市高于乡村。《实施办法》提出要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在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的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在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的基础上,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解决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实施办法》明确,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应保持总体平衡,并适当向乡村学校倾斜。原则上乡村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通过率应不低于城镇学校。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在评聘高一级职称(职务)时应适当倾斜照顾。
论文、课题是不少乡村教师评职称的“拦路虎”。此次《实施办法》还明确,我省乡村学校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对课题和发表论文原则上不作刚性要求。并且,为鼓励乡村教师一专多能,对承担2门及以上学科教学任务的乡村教师,允许按全科学科申报晋升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