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仲裁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由审判庭还是执行机构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对申请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作出财产保全裁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3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行政案件中作出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裁定,由审理案件的审判庭负责执行。至于仲裁过程中财产保全的裁定究竟由审判庭作出还是由执行机构作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均没有明确,可以由各地法院自行掌握,分工由审判庭作出裁定和由执行庭作出裁定。目前情况下,可以由执行庭来作出裁定并负责执行。理由是在现行关于执行程序的司法解释中,有关裁定的事项,只要没有明确说由审判庭作出的,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应由执行庭作出。因为对财产保全的申请主要是审查是否存在导致裁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行为或其他原因,至于申请人是否能获得胜诉,在最终裁决作出之前只能是一种假定,在申请保全时,可以不必把这一因素作为主要考虑对象。因此,可以不由审判庭来考虑案件的实质问题。笔者认为,审执分立后,财产保全裁定均由执行机构执行更为适宜。
三、仲裁裁决的执行法院和财产保全法院不一致的如何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0条第2款的规定,国内仲裁裁决可能由基层、中级、高级三级法院执行,国内仲裁过程中的财产保全只由基层法院管辖,这就会形成仲裁保全法院和裁决执行法院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可能增加工作量,但并不构成法律上的障碍。财产保全是为终局裁决的执行服务的,是为了保障将来裁决的执行,因此对保全财产的处分要服从于终局裁决的执行,只要是为执行同一个案的裁决,其他执行法院应可以执行为该案件所保全的财产。这种情况与诉讼中的诉前保全的管辖法院相类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第2款的批复》的规定,在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后,申请人起诉的,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法院对该案可能没有管辖权。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有管辖权的法院也就是将来的执行法院要执行其他法院诉前保全的财产的问题。根据该解释,诉前保全法院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及时将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全部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受诉人民法院。这一规定也可以在执行仲裁裁决时参照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