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 北大永远的先锋者(3)

教育动态2018-08-02王华老师

历史的选择总是有着如此强烈的使命色彩。当时钟运转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北京大学历史性地承担起新中国文化传承和自主创新的使命,顶天立地,勇于担当,不断创造着新知识、新思想与新技术。

在“两弹一星”研制、百万次电子计算机问世、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在青蒿素研发、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股份制与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科技和思想理论成果中,北大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代代北大人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唱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最强音。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全体北大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早已融入北大的精神,成为我们办学的灵魂。”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说。

进入新世纪,全国基层就业宣传典型夏海亮、第一届大学生村官陈丽娟等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一批又一批的北大学生在各领域肩负起引领未来的重任;1998年,助推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985工程”在北大百年校庆之时启动,中国高等教育走进跨步前行的时代。

进入新时代,2017年底,北大公布《北京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北大将在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殿堂;对接雄安新区,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打造新型智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鲁迅先生在纪念北京大学建校27周年的文章《我观北大》中提及:“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73年之后,谢冕在纪念北大百年华诞纪念文章中,穿过历史的云雾与鲁迅先生遥相呼应:“北大人是入世的,他们读书思考,却始终不曾须臾脱离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他们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作为知识者,他们有一种能力,可以把现世关怀和焦虑转化为文化与学术的革新与建设。”

“我们现在讲守正创新,实际上与维新图强的北大精神一脉相承,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北大既要遵循规律办事,更要为国家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力量,并且一定是改革运动的先锋。”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

中国文化的历史之镜

“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我们现在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发展质量都是挑战。从学习到超越、从跟踪到引领,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决不是重复人家已经走过的道路,而是要走自己的路,发挥引领作用。这不仅需要资源上的持续投入,更要求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在林建华和北大人面前,是120岁的北京大学重新面临的一场大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