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特别报道
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应该怎样做教育?北京中关村三小以富有远见、卓有成效的变革探索,回答了它所提出的,也是基础教育界共同面临的这一宏大命题。
中关村三小作出的努力,使我们对于未来学校的想象变得真实可感,并在价值观和方法论等层面为基础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如果不是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今天的学校需要培养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具有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的一代新人,以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作为传统名校的中关村三小,不会冒着风险迈出这大胆的一步。也因此,它在更高层面明确了面向未来的学校定位:学校应该是教育孩子、团结人们、引领社会的地方。对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闭门造车”和“自我矮化”现象,中关村三小的重新定位,让人眼前一亮。它体现了教育人应有的大格局、大视野,既是专业自信,也是责任担当。
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理念的标新立异,有着各种改革提法,有着多种改革名目,但是实际教学依然故我;另一种是有不少改革动作,花样翻新,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理念支撑,从而陷于盲目。
中关村三小对小学教育进行大胆突破,不仅突破了传统的理念、固有的模式和校园的藩篱,在变革策略上,它又不单兵突进,而是进行结构性、系统性、整体性变革,让各个部分互相借力、彼此影响、共同作用、形成合力。因此,短短6年多时间,中关村三小就能突破现有的办学价值理念、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单一的分科教学、单一固化的教学空间结构以及金字塔式固化的组织结构等顽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有人说,这是一场温和而坚定推动学校转型的案例。“温和”体现在不是将改革的意愿强加于人;“坚定”则是指虽困难重重但始终坚持变革的方向不动摇。值得注意的是,中关村三小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是在广泛民主对话中开启的,并在不断唤醒教师、成就教师当中推进。其变革成果的一大体现恰恰又在于,它营造了一种鼓励更多聪明想法“涌现”、更多样关系形成的生态。
中关村三小主张和践行“真实的学习”,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习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成为受欢迎、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它创建的新型教育组织形态,形成的多样、多维的学习关系,提供的更多样、更丰富的课程,使中关村三小成为一家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一所能够生发无数可能性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