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新使命(2)

教育动态2018-06-21李天扬老师

2.通识教育的目标要从职业发展需要上升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过去我们开展通识教育往往围绕学生职业需求设置课程,如礼仪知识、摄影技术等,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或者把通识教育定位在注重培养文史知识上,特别是理工科大学,针对大学生的文史知识不足问题,主要开设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使通识教育通俗化、简单化。新时代通识教育应立足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上,要定位在培养人的精神境界、人生追求上,聚焦在促进人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上。通识教育应更多关注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思考宇宙、人生的根本性问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人类命运共同利益的关注和维护,引导学生树立为世界发展、人类进步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这才应是大学通识教育的追求和宗旨,让通识教育真正触及灵魂深处。

3.通识教育的内容要从常识普及上升为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主要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为主要目标,所开设课程涉猎广泛,但多是浅尝辄止的知识快餐,学生难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滋养。新时代通识教育要把传授大学生全面的社会常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作为同等重要的内容,重视培养训练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帮助大学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使其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常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选择,独立去认识世界、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进而科学把握历史和时代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方向

按照新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新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通识教育应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

1.打牢思想根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通识教育之魂,通过通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培养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优秀品格和作风。引导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固有的根本,那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是通识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要把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优秀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以及扶正扬善、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纳入到通识教育中,并作为重要内容让大学生内化为行动。这些思想观念和传统美德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褪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要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2.服务国家战略,培养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青年学生要在党的领导下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大学培养人才首先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为民族发展服务。大学通识教育必须要承担起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重任,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紧密围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要把国家发展战略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大学生深刻领会“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任务要求和具体部署,自觉地把学习成长的过程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3.融汇世界文明,培养世界胸怀

面对新时代、新战略和全球发展新趋势,大学通识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拓宽课程视野,让学生了解世界、融入世界,致力培养学生的世界胸怀。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曾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世界,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借鉴其他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了解现实存在的世界,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了解世界格局,了解世界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就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要通过设置西方文明及其传统、现代国际社会及其问题等系列课程,让学生了解世界文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奉献人类的远大抱负,着力提高学生对人类文明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的能力和对现代国际社会基础性框架认识的能力。通过通识教育让学生进一步懂自我、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为他们未来到世界舞台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且有能力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