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精耕细作培养“一流人才”(2)

教育动态2018-06-22才子老师

以教学内容改革作为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抓手,以学科为支撑、以问题为导向、以育人为目标,江苏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全省思政课建设集中体现了“三个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探索出了一种精耕细作的思政育人新模式。

2016年,江苏在全省高校中遴选建设10个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南京师范大学就是其中一所。经过近7年的探索,南师大不断创新思政课网络教学实践,形成了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团队集体攻关,该校将每门课程划分为若干教学单元,让学生在规定的网络单元开放时间内,全天候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占总课时的35%至40%。

目前,江苏高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4个;有20所高校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为支撑,江苏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级精品课程达到6门,省级精品课程有42门,全省的思政课堂精彩纷呈,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

江苏各高校还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的思政教学。如扬州大学,利用当地“扬州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从2010年起持续聘请了30多位“扬州好人”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员,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境链”教学模式;盐城师范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等高校,推出了配合课堂教学的多种微信插件和手机客户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交互式课堂教学与考核,打造“指尖上的课堂”。

强基固本,品牌专业成人才培养沃土

“流体力学”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这门课曾被学生称为“天书”,非常难懂。但近两年学生们却发现这门课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易懂。授课教师张文君告诉记者,随着“精品课程”建设推进,学校专门出台了文件,要求建立课程教学团队,“我们有些课程的教学团队规模到了20人,这20人每1—2周都会进行一次集中备课,共同上好一门课”。

回归基础本位,加强课堂建设,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江苏努力从制度上巩固高校教学的基础性地位,通过建设“精品课堂”“精品教材”等一系列措施,在全省形成了重视专业建设、重视基础教学的良好氛围。

2015年,江苏省政府正式启动了“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专项,从全省高校遴选出258个本科、高职高专专业作为“排头兵”,每年省级财政投入5亿元用于重点建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