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大是个新生的“婴儿”: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筹建,今年5月获批正式成立。它是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之一,采取“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除了位于大理的总部,滇西大下设3个位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学院:傣医药学院(景洪市)、普洱茶学院(普洱市)和珠宝学院(腾冲市)。
“我们发展的一大优势,是得到了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杨丽宏举例说,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抽调骨干教师,参与滇西大的整体规划和专业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型大学,滇西大也是教育精准扶贫的一块试验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贫困人口掌握知识和一技之长,才是脱贫的“王道”。
但有些困难群众还认识不到这一点。
“读书有什么好?将来还不是回来种苞谷?”类似的论调,云南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李光洪在怒江州泸水市开展扶贫工作期间,听过不少次。他认为,“贫困不能全怪自然环境恶劣,也与村民受教育程度相关”。
在朱华山眼里,职业教育是延长学龄人口受教育年限的重要一端,也是打开脱贫之门的“金钥匙”,“可以达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效果,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巨额资金的投入,直观反映了云南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启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00亿元,用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实施的现代职业教育扶贫工程,计划年内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云南职教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今年,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招生31.65万人,其中普通中专计划招生11.02万人、职业高中计划招生10.03万人、技工学校计划招生4.6万人、五年制大专计划招生6万人(包括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2000人)。
滇西大近日完成了首次正式招生。录取的480人中,包括少数民族学生153人,占31.88%;农村学生421人,占87.71%;来自滇西十州市的学生220人,占45.83%。滇西大的建校使命是精准扶贫,办学定位是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首次招生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两点。
大数据平台是“监测雷达”:靶向精准,扶贫效率才会高
教育扶贫怎么做到精准?和很多同行一样,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教育局局长和绍东也曾为此苦恼。
然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全市教育精准扶贫情况,他却毫不含糊:从去年9月到今年7月,全市资助6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在州外就读的农村户籍大中专学生1702人,资助金额共959.75万元。同时,发放助学贷款438万元,受益学生4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