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专家三湘四水忙富民 ——湖南农大连续13年实施“双百科技富民工程”(2)

教育动态2018-06-06王华老师

玉米地里的茶苗拯救计划

2008年,湖南遭遇冰灾,石门县子良乡5000亩茶园受冻,农户损失惨重。与此同时,由口粮田改造而来的2000亩新茶园,因为“3年小受益、4年大受益”的生长规律,未来3年也不会有产出。

“3年没饭吃、没茶摘,农户能不急?”对接基地的湖南农大副教授徐超富说,着了急的农户们在茶苗间隙里纷纷补种玉米。一个生长季就能长两米多高的玉米,转眼间就将小茶苗的阳光雨露全“抢”走了。

既要解决吃饭问题,又要解决致富问题,怎么办?徐超富“瞄”上了茶园外的旱地。这种旱地很适合栽种湖南农大研制的良种花生,“每亩能收1000多元钱,农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

渐渐地,茶园里的玉米越来越少。看着长势喜人的茶苗,徐超富又有了新点子。

子良乡共有茶园7000余亩,却只有一家小型茶叶加工作坊。“等到7000亩茶园采摘时,这作坊根本承担不了加工任务。”徐超富觉得,如果不能将鲜叶就地加工成茶叶,当地农民很难真正走上致富路。

徐超富拿出自己全部的项目基金,又四处筹款凑足100万元,带领农户们建起了一座占地800多平方米的太青山茶厂。同时,徐超富还联系湖南农大下属的和润茶业公司,由该公司统一收购太青山茶厂出产的茶叶。和润有了质量稳定的茶叶,太青山茶厂有了稳定的收购渠道,双方都很满意。

“更满意的是我们。”农户郑文敦说,2010年,和润收购茶厂加工的绿茶50余担,并以一斤50元的价格收购鲜叶,“比周边茶区收购均价高出20%以上,农户每亩平均增收300—500元”。

再算上茶叶加工,子良乡一年新增产值能达到800万元。徐超富的“茶苗拯救计划”,带领子良乡的茶户们走上了致富路。

荒坡也能变枣林

湖南农大教授王仁才2005年从新西兰访学回来,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安排到了衡阳的一个示范基地。“我的任务是务必使得衡阳‘枣满荒坡’。”王仁才回忆,当地在几年前引入了1万多亩山东冬枣,种了几年却是只见开花不见结果。

王仁才带着几名学生,一头扎进枣树林找原因。“问题出在气候上。”王仁才说,湖南上半年雨水充沛,使得枣树的枝叶生长非常旺盛,等到果子成熟季节,营养却供不上,于是有了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

找准症结后,王仁才很快有了应对方案:环剥、控制枝条、保花保果、防止病虫害……用了4年时间,让枣树枝头结满了冬枣。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