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不应成为文化传承的招牌(2)

教育动态2018-06-11三水老师

更耐人寻味的是,有些学校把类似活动搞得隆重异常,但在真正应当重视“大礼”上却正好相反。比如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很多学校将此省略,就算勉强举行,也是例行公事。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本该让学生停止一切活动,对国旗行注目礼,但由于学校要求不严,此时学生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嘻笑打闹,三三两两,干什么的都有。如此不庄重、不严肃的仪式,岂能培养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传承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不一定非要打出“跪拜”的招牌。前段时间有报道称,百余名小学新生在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前“开笔破蒙”,通过向孔子像行礼、诵读《论语》、学写“人”字、朱砂开智、聆听师长寄语等,宣告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用“开笔礼”,作为学生开学第一课,笔者颇为赞同。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开笔礼,还需要具有仪式感的开学礼、毕业礼、成人礼、升旗礼……

这样的仪式简单易行,庄重严肃,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心灵更是一次洗礼。在此种仪式场景下,尊敬师长、开启智慧、学会做人等美好寓意和期望,会在学生心目中得到强化和暗示,有利于学生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值得提倡。

“跪拜”非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更非是传统文化的代表。那种把“跪拜”当成传统文化招牌的想法和做法,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误读和矮化。我们要孩子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让孩子“跪下去”,而是为了让孩子的精神“站起来”。因此,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一味地在形式上复古,而是要在扬弃中传承,在继承中创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